• 工作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简介

发布日期:2024-04-03    浏览次数: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成立于2021年,是思政部下属的一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学生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和选择性必修课《党史》教学工作。教研室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本科2人,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1人。教师党员4人。团队紧紧围绕“锐意进取、充实内涵、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建好建强师资队伍。教师均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是一支知识结构合理、能力水平互补、业务技能熟练、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团队。

课程建设

教研室大力加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体系,不断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等相关论述,认真讲好大学生入学第一门思政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研室正在筹建《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建设,力争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特色创新

“德法”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将“邯郸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入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不仅有校内实践如辩论赛、模拟法庭、红歌比赛等,还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如“武安市伯延镇周恩来纪念馆”“武安市冶陶镇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邢台干部学院分院”和邯郸幼专大名校区的“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小组讨论、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成立“德法”微信诊所,将诊所以微信群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加入,允许学生和教师就道德、法律问题私下沟通,及时答疑解惑,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教科研及获奖情况

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发表论文8篇,主持或参与9项省市级课题,出版专著7部;多位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如万永彪老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位教师获得省市校级荣誉称号,如李宏伟老师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师、邯郸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年规划(2024-2026年)

总体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本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精品课程,使本课程在全校具有一定影响。努力达到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条件完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入,教改科研成果突出、教学质量上乘的目标。为此教研室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大纲建设

根据最新思政课理论精神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对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和调整,以适应教学需要。

(二)教学内容建设

要坚决按照最新精神优化教学内容,着重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于学生“三观”教育、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形成,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解析疑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建设

革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革新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平台及教学软件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都比较强。规划期间教研室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业务能力,力争在三年规划期间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

(五)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力争在三年规划期间建设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形式多样、实效性强、时代感突出的课程资源体系。

(六)加强管理

完善教研室各项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教风,狠抓教学秩序,做到无教学责任事故;各项教研活动制度化开展,教学日历、教案、总结、新开课试讲记录、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教研室会议记录等资料完整齐全;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助环节认真开展;实践项目的布置、指导、报告均完备。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