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部门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二级教学和科研管理机构,在校党委领导下,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前身为2021年9月成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25年8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设五个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马院秉承“自强厚德、求真创新、理实结合、立德树人”的院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五年以来取得可喜成绩。

1.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名教师获校级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称号;马院党支部3次获邯郸市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获校党委“示范党支部”称号。

2.制度完善,规范管理。教学管理机制健全,依托教研室平台完善集体备课、听课与评课制度,深化课程理解,共享教学资源,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1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牵头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建有周恩来调研伯延展览馆、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太行山抗战研学基地等6个校外实践基地。积极组织“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活动,深化“红色文化+思政教学”融合,在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开设“新生入学第一堂思政课”。在思政课上推行“课前五分钟时政热点评述”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升理论分析能力,践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入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我校参赛团队在河北省第九届“关注时事,胸怀天下”时事知识竞赛中获得二等奖,40多名学生获得优胜奖。

4.师徒结对,彼此成长。实施“师徒结对,彼此成长”机制,突破传统单向传授,突出新老教师双向学习,制定《思政课教师传帮带制度》,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

5.教学科研,比翼双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及指导学生比赛,以赛促教促学。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22项、市级10项,指导学生54人次获省级奖项。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20项、市级50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5部。建有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精品在线课程1门。

6.携手联动,共建思政。积极参与邯郸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安排,牵头组建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联盟,我校为盟主单位,武安市第十中学、武安市实验中学、邯郸市新兴中学、武安市第二中学、涉县索堡中学、武安市中山小学、武安职工子弟学校、武安市城关镇中心校、涉县更乐镇中心校等9所学校为联盟校。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研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创佳绩。

7.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社会服务方面,支持教师参与政策起草、决策咨询与理论宣讲,累计培训约95000人次。教师参与地方法治课题、地方志编纂、旅发大会项目服务等,多项建言获肯定采纳,显著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学校领导下,继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为学校的思政课建设贡献力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数据更新至2025年8月